ACG 電影

今敏之妄想訪談人:化石會夢見電子羊嗎?

而身為造夢者先驅,不像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Edward Nolan)的規則堅實的推演,也不是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濃稠的(教科書樣本)精神分析感,今敏所製造的夢境,有一種比夢更虛幻的味道。那是通勤電車上日復一日看著自己的倒影,偶然閃過的一道陌生與異變。又可能,是你自己真的變了、動了。

原文刊載於紙本雜誌釀電影 11月號/2020 vol.2

「思想存在於邏輯之中,而邏輯是另一種空間。

夢只是二維感覺,思想是一維感覺,一條線即一個思想。」

——費爾南多.佩索亞(Fernando Pessoa)《自決之書》(The Education of The Stoic)

聲明:本文章使用夢想機械「創用DM(Dream Machine)」授權條款。藉由20X0年電影《夢想機械》為藍本所打造出的仿生空間,我們(註)能與今敏導演的代理(proxy)展開如下訪談。

今年六月某日傍晚,我首先拜訪高中生今敏。他從那時就留著標識性的長髮,身形修長,成績優異,或許也曾夢想過平凡上班族生活的人生?

「想看我的夢嗎?」

他劈頭就問,不等我回答,就唰唰地畫過一張張原稿,每畫一張,髮際線彷彿海岸線一般後退。察覺到我內心想法似地補充道:「我,不是我中學時的一堂午夢,那些我全部扔掉了。」仔細看去,畫的正是他搭電車、泡澡、獨自喝酒時,還在思索著要如何畫原稿、設計構圖的情景。「要說我最『大』的夢,就是跳出來,直播我電影製作過程。但夢畢竟是夢,就像職棒投手不可能一邊投球一邊自我解說。」

而這些畫跑轉起來的夢,是我們早已熟悉的、這個影像無孔不入的世界。一個少女偶像分不清螢幕和銀幕內外的自己,一位女演員面容跟著(電影中的)日本史一同變幻,一名冷靜自持的心智科學家躍入人們的夢境時變得佻達自在;一群太空人被歌劇女伶回憶影像的華麗廢墟吞噬⋯⋯。

電影中的女性乍看自主而吸引人,我卻感到,即便如《千年女優》女主角千代子追夢與愛的勇敢執著,角色都不是重點。而且要說「最自主」的《盜夢偵探》女主角紅辣椒,也是不免蒙上青少年性慾濾鏡下的可愛女性(彼得潘小精靈扮相,和潛在的虐待狂將她「像蝴蝶標本般釘住」、變成「剝皮辣椒」)。

但相對地,今敏的角色如顏色,層層重複結構如複瓣,讓觀眾品出其中的抽象概念,如花朵的香氣。從《藍色恐懼》,「被他人創造出來的自己的鏡像,會不會比自己還更『自己』?」,那般自我形塑中的「作品 vs. 創作者」意識,到了《千年女優》,更加上「觀者的涉入和共鳴」。開場即是作品/創作者/觀眾之間的奇妙連結:火箭發射的隆隆震動——原來是劇中劇——但準備訪談片中女演員千代子的觀眾,觀賞錄影帶時也正好發生地震,而地震也將作為之後千代子漫長一生中的記憶節點。

「因為有這樣的連結,或說『關係』,即便時間流逝、命運和時代輪轉,只要觀眾在,故事還在繼續,情緒、話語仍會延續。這不是單純的重複,而是如拉威爾《波麗露》那樣同一段旋律的綿延。」

但說完,他隨即一副「騙你的啦」的樣子笑道:「你也可以說我對角色的愛都不太夠。尤其千代子那樣慾壑難填(?)的女性真是難以把握——如果都飛上太空了卻發覺那裡什麼都沒有,她大概就會變成《她的回憶》裡的乍看美麗薔薇、實則食人花吧哈哈。」

千代子愛的是「追尋著什麼的自己」,說是唯我論的青澀戀愛,不如說如同千代子的感情、演員戲路及主演電影文本彼此印證,超乎具體而微的肉身,旨在傳達那種預見證成力量的概念。女演員電影與人生無分的養成,概念化凌駕於自私與任性的角色性格,是一種「創作/被創作自我」孤標的反身性思考。

而身為造夢者先驅,不像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Edward Nolan)的規則堅實的推演,也不是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濃稠的(教科書樣本)精神分析感,今敏所製造的夢境,有一種比夢更虛幻的味道。那是通勤電車上日復一日看著自己的倒影,偶然閃過的一道陌生與異變。又可能,是你自己真的變了、動了。

《藍色恐懼》出現時,「幻想 vs. 現實」在電影上仍慣常使用著一些基本區分策略(聲音配樂、轉場效果如淡出淡入、濾鏡佈光、定場鏡頭等等來標記分野),《藍色恐懼》反其道為之,再加上剪接帶來的虛偽因果性和關聯性,讓相互指涉的劇中劇、主角現實世界和她岌岌可危的心理狀態一團曖昧,置入錯誤的訊息讓觀眾同主角一般有著扭曲的認知。即便在他相對「清晰簡單」的《東京教父》,一步錯、步步錯的訊息錯置(錯誤的目的地、假冒的失嬰母親、隱瞞的身世),也支撐起這場聖誕節的遠征冒險。

今敏聽了我的想法,得意地說:「對呀,訊息的懸置與操弄,就是我在三度,不,四度空間的錯覺畫。比如背景音樂也是要使用『不知道是效果音還是樂音』的難以區分。還有甚至在動畫製作上,也發生了與《藍色恐懼》如出一轍的後設場景:未麻演戲失誤向女演員前輩道歉的戲,未麻的配音員也發生失誤,向著前輩道歉呢。」

的確得在四度空間才是錯覺畫啊,我暗自嘀咕。《藍色恐懼》匹配剪接導致的界線混淆,恰可從頭到尾拉滿拉好心理驚悚的張力,但在《千年女優》就算「匹配」剪輯也顯得跳 tone 了——跟他的漫畫分鏡一樣,他的形式主義趨向不是靜態的構圖組接,而是得靠動勢帶出行動背後的意義流轉。看來他也是「喜歡追尋著的自己」。「那您覺得漫畫和動畫創作有何分野?」

「漫畫時常表現得太具體,讓讀者難以施展想像力。不過,可能我也沒有資格說吧——我自以為踏著『漫畫』和『動畫』兩條船,但前者卻在不知不覺就被當成沉船了。」啊,是我剛才不小心講太大聲,被他聽見了嗎?

但佈置一條條訊息、思想勾勒概念,的確適合線條構築出的動畫世界。讓我想起湯淺政明,同樣也是自線條勾勒形狀、在動作中形變(Metamorphoses)即反映作品主題的「形式即內容」作者,但今敏和湯淺政明的柔韌線條、可滲透漫漶的邊界不同,湯淺的線條特性構成他萬物消長(如首尾相銜食物鏈)之圓,今敏則是冷靜地圈出寫實輪廓,容納在媒體時代身分形象(persona)的「變身」。

說是老派保守嗎?或許也是。在「媒體即訊息」之類的思考不可避免出現、也與動畫創作牽連甚深的一代,今敏不像大友克洋陽剛的反動——玩具集結時,變成流著牛奶般漿汁四溢的暴力熊來對應荷爾蒙騷動(《阿基拉》)——他的玩具遊行,是帶著舊不如新的被棄之物(代表宗教的鳥居佛像、消費主義下被淘汰的家電),如被裁員的會社員走上抗爭,說著意念飛躍但有跡可循(便於詮釋)的台詞。今敏的虛實辯證也不像押井守(雖然《機動警察劇場版2》戒嚴東京的風景他也有參與作畫),設定出複雜政治環境細節,著重於擬像社會的反思。

但正因為今敏徹底流連在(影像)訊息本身既有、可能有的錯置與誤導,才得以展現這些推到極致的詭麗。

詭麗一如今敏現在秀給我看的鸚鵡螺化石。

當我看著線條緻密的化石時,以及因光線穿越、繞射產生的炫彩光暈,我想著,電影連同精神分析和超現實主義一起,誕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而日本動畫,從漫畫、日本繪畫的表意傳統(平安時代的《鳥獣戯画》)而來,再受到西方動畫、電影鏡頭表現手法的影響。化石是永眠的有機體遺跡,頑固留存,結構有序,夢是沈睡時生機勃勃的所在,柔軟擴散,幾無邊界。電影,是生命與物質活動的痕跡,如化石;動畫則像夢,從現實與意識取料,暈染出無中生有的世界;而今敏充滿電影鏡頭考量的動畫,譬如非生命又擬仿生命痕跡的夢。

在《盜夢偵探》,會長長出了觸手打算勒死紅辣椒(在這之前另一名男性徒手「探入」她下體,並撕開她的紅辣椒身分[persona])——肉感長條也是男性性器官的「身分」,這層昇華讓它可以無視地心引力變換姿勢,不只從七〇年代的色情漫畫而來,也召喚兩百年前章魚纏繞女性的春畫(會長的禿頭也與章魚造型近似)。今敏作品的魅力在於虛實不斷調換之中,事物可以倒果為因,由新變舊。最後一部《盜夢偵探》,從過去找到未來的方向,繽紛如新;在早如《她的回憶》,又由未來的夢看過去的記憶,幽暗如海,回憶與執念可以偽裝生命體,一切都是無機體也無實體的影像(image)偽裝成有機體的夢。

「一切事實來自虛構。」今敏說。

那化石,會不會夢見電子羊呢?

這個問題彷彿誤觸了什麼關鍵指令,今敏的身影逐漸變得透明。

「無論如何,你都要走了嗎?我們的訪談⋯⋯」我趕忙追問。

「就像《OPUS》那樣收尾就好了嘛。」他眨眨眼,笑容像柴郡貓(Cheshire Cat)消失在夜空中。

他很早就向我們宣傳,生活中更高維度的縫隙和漏洞可以讓人前往任何地方,也很早反證著,「被創造/控制的生命不值一提」,因記憶、創造、自我就算只是虛偽訊息,也可以回饋、傳遞、延展下去⋯⋯。

「但請不要忘記,這些思考和話語是像鸚鵡螺化石般緊密而扭曲的主觀產物。」

誰的聲音從空無一物的白色世界傳來?

收尾quote:

「我們是這個世紀即將走到盡頭的居民,一直以來別人都教我們,不是我們夢到蝴蝶,而是蝴蝶夢到了我們;我們再也不是斷尾求生的蜥蜴,然後按照自然法則,等著尾巴長出來,我們必須是斷掉的尾巴,一邊抽動,一邊等待著蜥蜴回來,而這,根本不是自然。」

——安東尼奧.塔布其(Antonio Tabucchi)評析佩索亞的文章〈禁慾主義者的扮演〉

註解

妄想訪談問題提供:利世、Philip Ho、郭咪咪、SAMMAX、Lizard、湯以豪、小帝國惠之子。先說聲抱歉,有些問題來不及用上,見內文最後的狀況。


影人簡介:

今 敏(Kon, Satoshi)

今敏的線條冷靜沉穩,在分鏡階段即掌控得十分精細,更重要的是能還原人眼和攝影機鏡頭、焦距、角度、景深的空間感想像,讓他得以創作出敏銳而微妙的構圖,並以相似的構圖、聲音、動作的匹配剪接(match cut)強化著虛與實、此與彼的對位和流動。今敏偏愛後設的套層結構,但幻想的飛躍必須深植日常的腳步,才能遊走於人情與科幻、喜劇與驚悚之間的鋼索上。雖然常被認為是自如穿梭肉體與心靈、現實與夢境、自我與他人、創作者與觀眾的越界大師,但製造奇蹟的人,或許比誰都更厚愛平凡。

主要導演作品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

《千年女優》(Millennium Actress,2001)

《東京教父》(Tokyo Godfathers,2003)

《妄想代理人》(Paranoia Agent,2004)電視動畫

《盜夢偵探》(Paprika,2006)

《15名動畫人》之《早安》(Good Morning,2007)短片

《夢想機械》(Dream Machine,又譯:造夢機器,未完成)

關於 甜寒

甜寒,台灣大學醫學系,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社會學碩士。電影文字工作者、編劇。 @TGHFF Asian Cinema Observation Group 19' @BerlinaleTalents Press '23

0 comments on “今敏之妄想訪談人:化石會夢見電子羊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