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42:20 《事件現場製造》
42:20-53:07 《K的房間》
53:07-1:00:45《金門留念》
1:00:45-1:21:42 《島.國 》
1:21:42-1:37:23《北將七》
1:37:23-2:02:41《永無黑夜》、《光,無所不在》
特別來賓:呂樾
● 這一集我們請到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的呂樾,與我們聊這次 TIDF 的台灣競賽片
●這次的討論,第一個主要重點集中在,對於包含拍攝技術本身在內的提問,因此選取了幾個相關作品當作對照組,去分析影像作為一種技術的展現,如何在技術內部去回應技術問題?並如何去架設一套論述的框架,去判應哪樣的回應是較具有批判性的?
●另一方面,第二個重點則是,去分析這幾部片背後預設觀眾可能需要具備的,台灣政治及歷史的相關知識,一方面去探索電影本身所意欲傳達的意涵,二方面則是評價作品形式的打造是否有相應於他本身的意旨,同時更勾勒出這樣的預設和設定與觀眾認知上的落差,是如何在電影內外之間所可能構成的張力,而去拉開對這些作品觀看可能的縱深。
●最後特別提及這次 TIDF 較少被討論,但是卻是主持人和來賓看了後都為之驚艷的《永無黑夜》,論及這部是如何遙相呼應這次貫串在台灣競賽作品背後的主題,同時他又是如何挑戰觀看的倫理,以及影像自我否定的那道存在合法性的邊界,去叩問紀錄究竟是什麼?紀錄所達到的批判又可以有什麼更激進的可能?
推薦閱讀:
許鈞宜:〈【2022 TIDF】過曝的盲域:《永無黑夜》的非人負像〉
謝以萱:〈《事件現場製造》:與許哲瑜、陳琬尹展開台灣集體潛意識的一次巡弋〉

Paypal 小額捐款
支持我們繼續創作,請自由捐款,甘溫您。
US$5.00
0 comments on “EP 38 當帝國大學海鷗社充值台灣價值|2022 TIDF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