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24 白馬非馬緝魂非魂|金馬影展特輯(1)


0:00-14:41 閒談《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14:41-16:01 來賓介紹
16:01-21:10 《緝魂》中的「靈魂」與「佛經」
21:10-26:03 從「有愛不死」系列到程偉豪的《目擊者》評論《緝魂》
26:03-51:46 評論《緝魂》的移魂設定與「有愛不死」的邏輯
51:46-1:07:00 超譯《緝魂》與「腦山水」作為《緝魂》作品本身的象徵
1:07:00-1:32:30 科幻片與科幻片的在地化

來賓:謝佳錦(放映週報文章)、張婉兒(放映週報文章豆瓣


●如何放下厭惡並欣賞《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強調是院線版,非 Netflix 上的導演剪輯版)?是金句製造機還是後設地「反金句」?如何評價艾怡良與吳慷仁的演員特質與《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的作品調性的關係?

●從《目擊者》到《緝魂》兩者間有什麼相似性?程偉豪在《緝魂》中有什麼呈現上比《目擊者》優異的地方?

●《緝魂》中的「魂」的意義為何?這個「魂」、「移魂」的意義是如何呼應到片頭的佛教經句?該怎麼正面理解作品中的「移魂」設定?裡頭是否存在著對於「靈魂同一性」這個哲學命題的叩問?

●片中的「移魂」設定的問題在哪裡?移魂的設定本身的問題又如何同時映照在角色邏輯設定上的問題?從角色的身體狀態與視覺符號的形象如何隱約暗示出作品中「人/非人」的兩組對立,從這兩組對立如何延伸出人類與後人類之間的辯證及這樣辯證的侷限?

●如何從《雙瞳》、《詭絲》到《緝魂》,「有愛不死」的系列,去反思這類型的「類型片」與我們習慣的科幻類型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如何理解類型片在地化的過程? 這個「有愛不死」的精神又如何充滿在中國的大片中?在片中驚鴻一瞥出現的〈腦山水〉可以如何作為整部片的內容與製作過程及程偉豪的創作立場?

Paypal 小額捐款

支持我們繼續創作,請自由捐款,甘溫您。

US$5.00

關於 甜寒

甜寒,台灣大學醫學系,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社會學碩士。電影文字工作者、編劇。 @TGHFF Asian Cinema Observation Group 19' @BerlinaleTalents Press '23

0 comments on “EP24 白馬非馬緝魂非魂|金馬影展特輯(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